继平安好医生和京东健康之后,阿里健康终于在5月23日发布了2023年财年业绩报告。在报告期内,阿里健康全面实现了扭亏为盈。我们将通过拆解和分析报告中透露出的关键信息,总结阿里健康过去一年的表现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比较这三家互联网医疗巨头的战略规划,我们发现他们正在走向不同的道路。
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作为以医药电商为主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一个背靠阿里巴巴,一个背靠京东,同时都以在线零售药房为主营业务,因此经常会被外界拿来作比较,特别是在互联网医疗分化加剧的大背景下,要来的更加明显。
接下来我们围绕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的全年业绩报告披露的营收、主要业务表现、净利润、物流能力、活跃用户等行业比较关注的焦点进行对比。
首先看营收方面,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阿里健康营收267.63亿元,相较于2022年的205.78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医药自营业务实现营收235.92亿元、医药电商平台业务实现营收22.38亿元、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实现营收9.34亿元。可以发现阿里健康的医药自营收入依旧占据了大头,约占总营收的88%左右,但值得一提的是,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增长最快,同比增长45.7%,表现极为亮眼。
而京东健康2022年总营收为467.36亿元,相较于2021年的306.82亿元,同比增长52.3%,其中医药自营业务为403.66亿元、服务收入为63.69亿元。
在净利润方面,2023年阿里健康的净利润为5.33亿元,对比上年同期的负2.66亿,实现了扭亏为盈,符合外界的预期。能够盈利的主要原因是阿里健康对运营进行数字化升级,从而提升定价能力和经营效率,同时持续提高医疗健康服务流程和产品体验,进一步增强了客户粘性。
在活跃用户方面,报告期内天猫健康年度活跃用户已近3亿,服务逾2.8万个商家,较上财年末增加2000个,在线自营店年度活跃消费者超过1.3亿,自营用户会员数已达7500万,同比增长47.4%。而京东健康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年度活跃用户数量超1.54亿,同比净增加3100万。相比之下,阿里健康在淘宝、支付宝、饿了么、天猫等各大阿里系APP内均有接口,所以在阿里生态圈内的流量赋能下,无论是流量入口或是用户数量方面,阿里健康明显更占优势。
但总体上来讲,虽然阿里健康近几年在总营收方面整体上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同时在今年也实现了盈利,但是相比较于京东健康,无论是营收规模、净利润、或是同比增长的速度等各方面都还存在差距。
为什么手握更多用户以及流量入口的阿里健康还会落后于京东健康?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双方在物流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差距。首先我们看阿里健康,目前阿里健康已实现22地39仓的配送网络,同时将进一步智能化工具的运用,提升仓内作业能力和效率。而截止2022年12月31日,京东健康在全国范围的药品仓库已增至22个,非药品仓库超500个,其“自营冷链”能力已覆盖全国超300个重要城市。
最开始阿里健康的药品运输只能依靠第三方快递公司,比如圆通、中通、韵达、万象,导致配送速度相对较慢,之后阿里健康开始通过阿里巴巴旗下物流公司菜鸟,在最后一公里上拿出解决方案来弥补时效性的不足,虽然近几年在持续加大物流配送的资源投入,但是自建物流体系的时间较晚,通过两者相比较可以发现,京东健康明显在仓库数量、物流覆盖范围、物流配送速度等方面更占优势,因此可以覆盖到更多地方的客户群体。
第二,京东健康的医疗服务收入要更高。我们直接用数据进行最直观的对比:在双方财报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阿里健康的医疗服务收入为9.34亿,京东健康的医疗服务收入为63.69亿。所以我们单从数据来看,京东健康“由药转医”的路径要走的更快一点,目前京东健康已经开辟了宠物医疗、企业健康管理、数智医疗等多个医疗场景。
而阿里健康着重发力慢病服务数字化和中医数字化两个领域,截至2023年3月31日,阿里健康服务的慢病用户人数已近900万,同比增长35%,人均用药时长同比快速攀升。同时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已经建立起在呼吸科、神内、乙肝、肠内营养等17个核心疾病领域的患者管理能力。而由于这两个领域的转化路径较长,所以阿里健康想要在这两个领域实现大规模的营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泛亚电竞
虽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医药电商的推广成本和配送成本在持续走高,但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都在去年双双实现了盈利,给行业其他玩家带来信心的同时,也展示了自身在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优势和价值。那么如何在保持长期盈利同时,去进行转型升级,成为了互联网医疗企业下一个探索的主要方向。
目前来看,在头部互联网医疗企业里,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已经率先实现盈利,但是平安好医生还陷在常年亏损的困境里。同时在医药电商盈利乏力,互联网医疗分化加剧的大背景下,三家头部互联网医疗企业的战略路线逐渐分化,开始各自寻求更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首先看平安好医生,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平安好医生就开始布局“管理式医疗+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健康服务”的战略模式,通过建立标准的客户准入机制、医疗服务体系,来衔接平安集团内部的各方的资源,其本质核心就是通过家庭医生会员制,给予客户最具性价比的全流程服务,目前来看平安好医生这种战略模式已经初具成效,付费会员已经接近4300百万。
同时在平安好医生2022年财报中也透露,下一步平安好医生将会把业务重心逐渐从C端转向B端和F端,同时聚焦企业健康管理等领域,以此来减少对平安集团的依赖,提高自身业务独立性。
接着看京东健康,凭借京东物流的优势,京东健康采取以医药及健康产品供应链为核心、医疗服务为抓手的战略模式,通俗来讲就是以京东大药房为中转站,建立起包含制药公司、健康产品供应商、物流配送公司在内的供应链网络。而在这种战略模式的帮助下,京东健康的医药自营业务突飞猛涨,成为国内用户端线上健康消费的第一入口。
但是京东健康的业务收入过渡依赖于“卖药”,因此京东健康开始积极寻求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来实现医疗服务上的突破,比如布局开发企业健康管理、整合宠物医疗资源,进而开辟更多医疗服务场景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京东健康在数智医疗领域的布局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包括开发技术开放平台、大数据应用体系、运营支持体系和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技术支撑+服务赋能”来推动信息化与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
最后,我们重点分析阿里健康。阿里健康以“云基建”为基础,“云药房”为核心、“云医院”为引擎,来整合线上线下的医药自营、医药电商平台、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三大业务板块。同时,阿里健康在2023年的业绩报告中也喊出了“让医疗健康普惠可及”的口号。
相比于平安好医生和京东健康,阿里健康最大的优势就是背靠阿里巴巴的生态体系,拥有更多元的流量入口,流量多就意味着用户多,在新用户拉新的宣传和营销成本方面要远低于同赛道其他玩家。以平安好医生和阿里健康为例,平安好医生2022年的销售费用为11.05亿、占总营收的17.93%,而阿里健康的销售费用为20.20亿、占总营收的8.5%,两者对比可以发现阿里健康的销售费用占比要更低。同时在流量的带动下,业务规模的扩张性也要更强。其次,更丰富的生态场景可以让阿里健康有机会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借助支付宝或者是钉钉,无论是发展to B的企业健康管理业务或是医保业务,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再从医疗服务到药品销售,在转化路径上更具想象空间。
目前来看,阿里健康最大的短板就是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相对较慢,这就导致即时配送系统、履约效率、用户体验和京东健康有明显差距,但随着未来阿里健康不断加大对物流供应链的资源投入,这种差距也将逐渐抹平。
同时,在阿里健康2023年的财报中,我们也关注到了一些其他关键信息,例如,阿里健康愈发重视慢病服务、疫苗服务等专业医疗服务能力的搭建,开始持续升级针对广大用户的医疗健康专业服务体验,通过阿里巴巴旗下各类APP的终端为用户提供包括中医、体检、问诊、挂号、疫苗、口腔、心理、视光、护理等在内的线上线下一体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慢病服务数字化。前文我们已经提到,阿里健康通过数字驱动为慢病患者搭建服务新模式,服务的慢病用户人数已近900万。而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随着大众的慢病服务需求逐渐上升,以及政府对慢病管理行业的大力支持,到2023年,中国慢病管理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2700亿元。阿里健康也看中了国内慢病服务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慢病服务在未来也许会成为阿里健康在医疗健康服务领域最为重要的一个发力点。
(2)疫苗服务多样化。通过和数千家疫苗接种机构合作,为用户提疫苗科普宣传、分时预约等服务,持续提升疫苗接种前、中、后的全链路体验。
(3)医师团队扩大化。截至2023年3月31日,阿里健康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近20万人,较去年增加4万余人,日均在线万次。其中小鹿中医的问诊中医超过10万名,调剂中心已覆盖25个省和直辖市。
(4)品牌孵化多样化。过去三年,天猫健康孵化了彩色隐形眼镜、血糖用品、医用敷料、艾灸艾草制品等10个规模超50亿的赛道。
最后,阿里健康在战略布局方面对比其他两家,有自身的优势,但是想要留住用户并实现长期盈利,如何实现在医疗服务这一板块的突破尤为重要,我们也看到阿里健康等一众互联网医疗企业已经在医疗服务领域做了很多新的尝试,也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阿里健康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医疗服务平台转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也借助阿里健康董事会主席朱顺炎的一番话:围绕“生命至上”的价值锚点,我们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也希望阿里健康能牢记初心,在未来给大众带来更方便、更高效、更安全的医疗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