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22,疫情防控因时而变,整个健康医疗领域也时有大事件发生。年度盘点的意义在于总结过往,在于保留记忆,更在于永远思考。
1月9日,天津市发现2例本土病例,并确认为奥密克戎(BA.1毒株)感染。该毒株在3天内于社区传播近百例,且外溢至周边省份。这是奥密克戎亚型自出现以来,首次在中国引发本土传播。
本轮疫情持续18天左右,1月21日天津宣布“社会面清零”,成功控制了感染风险。泛亚电竞平台
1月1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称,在对莲必治注射液开展了上市后评价后决定停止莲必治注射液在我国的生产、销售、使用,且注销药品注册证书,该药成为首个被国家药监局下文停止产销的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历来受有效性、安全性问题困扰,针对此次注销事件国内许多专家表示要客观看待,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中药注射剂,严厉监管更能倒逼中药良性发展。
2月16日,《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正式下达,明确国家疾控局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为副部级。国家疾控局完成定机构、定职能、定编制,同时原医政医管局完成拆分。
这一举措普遍被认为是国家为应对疫情防控做出的公共卫生体系深度改革,进一步明确在公共卫生问题处置方面的权责归属。既为更好应对目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也为预防和控制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其他新型传染性疾病的风险。泛亚电竞平台
3月5日,两会在北京正式召开,其中一批涉关医保公平、集中采购、药品谈判机制等涉医保问题的提案引起了广泛关注。
山东省医保局副局长仇冰玉建议,由于各地制定的诊疗项目目录差异较大,各地保障并不均衡。统一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管理办法20多年未调整,已不适应临床需要。本着统一规范更加公平合理的要求,建议对目录进行修订完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建议,目前国家集采药品数量为234种,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的2860种药品相比集采药品数量应进一步增加,以扩大集采药品的群众受益面。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建议,应在医保目录谈判中给予本土创新药品“价格优待”,对于疗效有突破的本土创新药,在通过谈判进医保目录时,不宜设置价格红线、造成过大降幅,而应给予一定溢价空间。
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两项文件,分别为《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的通知》和《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政策解读》,标志着抗原检测作为新冠检测的补充方案开始试行。与此同时11款抗原检测产品同步获批进入市场。
自3月末开始,上海疫情出现较大程度爆发。截至4月4日,上海接收全国15个省份派出的38000多名医务人员,238万管核酸检测力量的支援。4月5日晚,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启动建设,建成后为上海提供4万张床位供应医疗需求。在上海疫情逐渐平息后,7月1日,国展方舱拆除工程举行竣工交付仪式,国展方舱结束使命。
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此规划以“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服务”作为三大重点,致力于在“十四五”期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系统谋划和总体布局。
6月27日,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公布,其中备受关注的条文有: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7”调整为“7+3”,核酸检测措施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4、7、14天核酸检测”调整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核酸检测。”次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医学观察”,并第1、4、7天核酸检测。
8月2日,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片投产仪式在平顶山市举行。据报道,真实生物平顶山生产基地已顺利通过省药监局组织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符合性检查,自有的生产基地可以合规进行药品的生产和经营,该基地总建筑面积32000平米,未来制剂年产量可达30亿片。
9月16日,重庆确诊1例输入性猴痘病例,患者于入境隔离期间被检出,并未造成传播风险,后于定点医院进行集中隔离治疗。9月18日,国内多家生物医药公司宣布已研发出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并获得欧盟CE认证,其检测机制包括免疫法和PCR核酸检测。
11月11日,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简称为“二十条”。
其中包含取消次密接判定和中风险地区判定、密接管理措施从“7+3”改为“5+3”,高风险区外溢人员从“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等多项防控政策。
11月14日,石家庄相关部门发布消息称,取消全员核酸检测以及常态化核酸点。地铁和公交自15日起不再查验核酸有效期,场所码显示“绿码”即可,除重点场所外不再查验72小时核酸证明。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强调此为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疫情防控举措,是贯彻落实中央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的具体行动,决不是“躺平”、放任不管,也决不是所谓的“全面放开”。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即“新十条”。此政策被看视为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的指导方案。
“新十条”包含“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可自愿选择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等内容。
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卫健委发布解读称,由于奥密克戎毒株致病力减弱,肺炎不再是当前新冠患者主流症状,故将“肺炎”字样更改为“感染”,以更符合目前的疾病特征和危害。
同天卫健委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称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不再实行隔离,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