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构筑“顶天、立地、强腰”医疗健康新格局
栏目:泛亚动态 发布时间:2023-11-26
 对一个城市而言,医疗健康服务的体系建设非常重要。医疗健康体系一头连着百姓民生,能不能看上病、看好病是居住在城市之中人的最关切。医疗健康体系一头又连着科技创新成果最前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动能,是卫生健康领域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支点。  上海处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优质医疗资源集聚,百年医院数量在国内数一数二。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表示,上海正围绕医疗

  对一个城市而言,医疗健康服务的体系建设非常重要。医疗健康体系一头连着百姓民生,能不能看上病、看好病是居住在城市之中人的最关切。医疗健康体系一头又连着科技创新成果最前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动能,是卫生健康领域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支点。

  上海处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优质医疗资源集聚,百年医院数量在国内数一数二。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表示,上海正围绕医疗科创最前沿、百姓就医最迫切需求,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构筑顶天、立地、强腰医疗健康新格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何谓顶天、立地、强腰?通常,城市有三级医疗体系——市级、区属、社区,以此构筑起一张有梯度的分级就医网络。在上海,对这三个层面形象地赋予新使命,顶天,即三甲医院为代表的市级医院要瞄准医学科技最前沿勇攀医学高峰,致力于解决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立地,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扎根基层,做实做细服务,为民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处于中间层的区属医疗机构,要强腰,成为区域性医疗中心,承接区域百姓的常见病、多发病就医需求,上接三级医院,下联社区医疗机构。

  通过一次耳部注射,将基因治疗药物递送到患儿内耳,弥补缺陷的耳畸蛋白,以此恢复或改善患儿的听觉和言语功能。近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研究院副院长、遗传性耳聋诊治中心主任舒易来团队研制的一款双载体基因补偿疗法,在欧洲基因和细胞治疗学会年会上亮相,15分钟的报告引发全球同道浓厚兴趣,演讲后的提问环节又持续了10多分钟,会后的讨论更长达半小时以上。

  当前,先天性耳聋主要采用助听器和人工耳蜗进行辅助,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药物。该研究是全球第一项获得疗效的内耳基因治疗和双AAV(腺相关病毒)载体的人体试验。在我们医院,做临床研究是基于病人的需求,病人需要什么,我们就往哪方面努力。舒易来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从院领导到各个部门,整体医院氛围都鼓励大家去做一些针对复杂疾病和疑难重症的诊断治疗与临床转化。围绕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及临床研究,医院还专门成立了基因和细胞治疗中心,希望孵育和推进更多基因治疗创新举措,攻克更多疑难杂症。

  这家医院的科创新气象在近期收官的春昇杯医学创新人才大赛上可窥一斑。今年的这一赛事上,全市66家大学及医疗卫生机构的182个项目报名,最终决出12个获奖项目,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一举摘得1项一等奖、3项三等奖,把全市奖项的三分之一收入囊中。

  35岁的唐冬梅是这家医院的耳鼻喉科医生,她的数字化耳鸣诊断和康复治疗系统项目斩获春昇杯创业组三等奖。这个项目只是她手头众多项目之一。我已经拿到7个发明专利、9个实用新型专利。唐冬梅自豪地说。

  同在这家医院,眼科医生文雯开发的增强现实视觉诊疗设备这次拿到春昇杯成长组三等奖。这款成人弱视治疗仪可以在不影响上班和学习的同时,对弱视病人开展双眼平衡训练。

  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成果产出,积极打造平台,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聚焦科技创新最初一公里,2018至2022五年期间,该医院获纵向经费3亿多元,全力投入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眼科和耳鼻喉科临床诊疗产品、技术。保障创新转化最后一公里,2019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投入1000万元成立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推进中心,用于进行知识产权培训及新技术、新药研发、转让等培育和推进。

  这并非一家医院的孤案。泛亚电竞官方在全市层面,以建设国家医学中心为契机,构筑起顶天新格局,引领新一轮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当前,上海与国家卫健委联动协作,已创建6个国家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获批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获批成为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华山医院获批成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获批成为国家精神医学中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获批成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此外,全国首个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正式启动。推进中医药传承发展,上海有9个专科列为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7个项目被列为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

上海构筑“顶天、立地、强腰”医疗健康新格局(图1)

  与此同时,上海高度重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国家试点工作,将其纳入本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2023年6月,上海市医改办印发《上海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支持政策清单》(简称《支持政策清单》),明确科技创新、医疗服务、动能提升、综合保障等四个方面24条支持举措。

  《支持政策清单》明确,支持包括瑞金、中山两家医院在内的试点医院规范开展精准医学、细胞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临床前沿领域医疗技术、药品、医疗器械以及中医药数字化诊疗设备、中药制剂现代化等相关临床研究、临床应用,支持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体外诊断试剂试点;实行药品、医疗器械重点项目跟踪制,对临床急需的创新药、罕见病药以及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特别审查程序的产品,一对一提供研发、检验检测、临床试验、注册、生产上市等跨前指导服务。这两家国家试点医院还都入选了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名单。

  生物医药产业是本市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国际科技竞争的前沿热点领域。在上海,市卫健委牵头,正在形成国家-市级-医院临床研究整体新布局,不断优化临床研究政策环境,着力推动医疗机构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及临床试验。

  本市不少实力雄厚、临床资源丰富、科研基础扎实的医院,围绕研究型医院建设,依托国家医学中心,进一步提升临床研究和医学科技创新能力。

  2023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为建设主体的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正式通过国家综合验收,数据显示,该设施已服务外部项目近800项,检测样本超55万个,承接临床研究近200项。这其中包括全球范围内首次开展的支气管基底细胞移植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临床注册研究、中国首个实体瘤CAR-T注册临床研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坚持科创兴院,对标国际一流开展医疗技术创新。2022年,中山医院实现世界首例亲属肝和废弃肝双供肝肝移植;完成世界首例聚合物瓣膜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近年,中山医院牵头制定国际指南共识5项、国内50项。近10年,中山医院申请专利2400多项,专利授权1200多项,总金额超1.78亿元。在2022年度中国医院创新排行榜中,中山医院排名全国第三名。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明专利排行榜中,中山医院排名87位,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医院。

  闻大翔表示,总体看,上海依托优质医疗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在各部门共同支持下,在医学创新、临床研究和转化方面取得不俗成绩,走在全国前列。2021年本市共获批1类国产创新药8个品种,占全国总数近五分之一,名列全国前茅。2022年本市共获批1类国产创新药4个品种,位列全国第一。2018-2022年,上海共有51项产品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占全国18.2%;获批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28张,占全国17.9%。部分产品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他同时谈到,对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要求,我们还存在差距。市卫健委将进一步完善临床研究体系,研究完善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平台构筑、政策牵引,以此作为重点课题寻求突破创新。

  社区为什么配不到这药?这是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顾雯烨听到老百姓反映最多的一大问题,今年,这个问题在上海有了新解。

  近日,42岁的彭女士来到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她患有2型糖尿病,需要注射司美格鲁肽,这一糖尿病创新药属于一种新型长效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不过,这款新药尚未在社区配备,而彭女士此行也没有白跑一趟。由于此前她在长宁区的三级医院——同仁医院配过这个药,电子病历中有处方历史记录。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沈娟当场指导她挂了同仁医院互联网医院的号,当即在云诊室为她开具了司美格鲁肽的处方。

  当天下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将前往同仁医院,为像彭女士这样的社区患者统一取药。次日一早,彭女士在社区领回自己的药。

  这一切基于长宁区在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的医联体内部互联网医院多点执业模式。从今年3月开展互联网多点执业配药新举措以来,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为340人次病人开具了145种药,金额超过6万元。

  原来,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9名全科医生,通过双聘制,他们全部多点执业至同仁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的全科-程桥科室。沈娟就是作为社区全科医生经互联网多点执业,在同仁医院互联网医院开设的程桥诊室里,为患者开出同仁医院的处方。

  目前,程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药品数量574种。作为三级医院,同仁医院互联网医院开放733种药品,为保障社区用药提供补充。两家医院的药品目录大部分不重复,换言之,社区患者的用药选择面一下子变大了,相当于在社区可以配三级医院的药。顾雯烨欣喜的是,打通配药堵点,社区与居民黏合度提升立竿见影。今年1月至9月,该中心签约增长率1.6%,门诊人次较2021年比增长10.1%,人数上升21.5%。老病人就此安心留在社区看病,还有一批年轻的新病人签约家庭医生,回流社区看病。

  当前,全市有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基本诊疗、公共卫生等健康服务。去年底疫情期间,基层医疗承接了当时全市近60%的发热诊疗量。如何更好发挥医疗服务体系这一重要的网底功能?今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重点强化社区卫生的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网底、健康管理服务和康复护理服务四大功能。

  也是据此,上海进一步做强社区医疗健康服务功能,包括放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用药比例限制,促进社区用药目录与二三级医院目录衔接,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适宜外科手术等,进一步方便居民在家门口就医。

  上海目前已有近百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了CT。今后,社区会不断加强影像、超声、心电图监测等检查检验项目,全市层面也会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能力配套,并通过互联网技术,把检验、检测、影像学检查的数据通过网络上传到上级医院,由区域中心或三级医院进行集中诊断读片。

  进入秋冬,呼吸道传染病高发,上海三家儿科医院迎来就诊高峰,在此期间,本市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亮灯,分流了部分儿科就诊的需求。上海将进一步做强现有上下级医院联动机制,包括鼓励区域性医疗中心、二级医院的专科专病医生到社区开诊,把适宜社区发展的专病专科延伸到社区。如今,已有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出儿科、皮肤、心血管等专科门诊。市卫健委表示,还会制定措施、规定,让社区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每五年内有相当时段到上级医院进修,拓展看病视野与诊疗水平。

  在三级医院治疗出院后,康复去哪里?这曾是困扰许多家庭的难题。康复是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2021年起,本市依托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深受居民欢迎。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完成第三批27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超额完成,全市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总数达118家。市卫健委表示,本市将继续推进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到2025年,实现全市5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的目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仅要看病,还要做好健康管理这篇大文章。今年,上海着力推进社区慢性病管理支持中心建设,为老年人开展体检,为居民做好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慢性病管理,以此减少病情发展、加重,减少并发症,实现治未病的目标。

  虹口区是上海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60岁以上人口占44.1%。十四五以来,虹口区已形成市级医学中心-区域性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格局,十五分钟服务圈全覆盖。全区规划了一南一北2个区域性医疗中心,北部区域性医疗中心由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承担,南部区域性医疗中心由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承担。当前,北部区域性医疗中心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正在打造老年医学特色学科群,真正把腰强起来。

  三年前,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从四川北路搬家到三门路上,焕然一新的医院也成为上海市北部中心城区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

  刘阿姨不慎摔倒,因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卧床保守治疗,但由此导致的腰部疼痛继而引发失眠、食欲下降等情况。女儿万分焦虑,带着母亲到四院骨折微创治疗中心就诊。四院麻醉与围术医学科带头人熊利泽教授带领团队为患者进行围术期评估。最终,刘阿姨经皮微创椎体成形术,重建伤椎的强度和稳定性,术后当天,腰痛明显缓解,卧床时已经可以自由翻身,次日,在腰托的保护下,已可下床行走。

上海构筑“顶天、立地、强腰”医疗健康新格局(图2)

  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熊利泽透露,四院围绕老年医学、医疗康复、泛血管病微创治疗等重点发力,对接百姓就医需求。

  慢病可以多地择医,急症必须就近就医,争分夺秒!为此,四院着力提升区域急危重症救治水平,积极推动医院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以及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接住患者的就医需求。

  今年10月,上海四院创伤中心投入运行,救治专家涵盖普外、胸外、脑外、泌外、耳鼻喉、眼科、口腔等外科专业,并包括急诊医学科、麻醉科、营养科等相关专业,自成立以来,共接诊1750名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达100%,极大提高了上海北部区域包括虹口、宝山、静安、杨浦等地及上海周边地区创伤患者治疗成功率。

  与此同时,胸科医院-上海四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模式也在打造中,上海四院作为虹口区肺癌筛查的中心,成为对接社区筛查肺癌高风险患者的中轴。

  四院还首创上海四院互联网疼痛病房,让疼痛患者居家镇痛成为现实,有效缓解实体医院床位不足,目前已开展106例。

  虹口区卫健委副主任史立华说,虹口区还在积极推动区域影像、心电诊断、洗消中心建设,实现医联体内检验检查同质化服务。此外,虹口区依托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建设专科医联体。比如,依托新华医院建立儿科医联体,协助完成区域性医疗中心示范儿科门急诊建设;依托岳阳医院建设中医医联体,提升区域整体中医服务水平。下一步,还将积极推进市一、岳阳、胸科共建特色专科型医联体。

  2019年,本市启动建设一批区域性医疗中心。目前,市卫健委已认定43家区域性医疗中心,这些区域性医疗中心的硬件建设、学科布局、能力服务流程优化等方面进一步得到提升,并起到联动上下的好作用。如同闻大翔所说的,顶天、强腰、立地,是上海医疗布局这些年的发力方向,也是奋斗目标,三级医院立足亚洲医学中心,以聚焦疑难杂症、聚焦前沿技术、聚焦科技创新顶天,立地是升级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强腰则是做强区域性医疗中心,一、二、三级医疗体系明确定位、协同发力,才能以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守护人民健康,牵引医学发展新生产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反戈旧主!詹皇22+6+6连中关键球 最强搭档归位浓眉20中13轰32+13

  上海网友打车竟叫到迈巴赫!有人感叹:这种车都出来拉活,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淘宝缘何取消“双12”?活动早已偏离初心,二季度淘宝天猫线上GMV下降

  蔚来手机NIO Phone负责人:SkyUI下月中下旬将支持谷歌GMS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