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的医疗健康却被阴影笼罩,特别是二级市场上,股价腰斩、上市破发,IPO被否、推迟的消息频频传来,让人不禁对医疗健康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一丝隐忧。
其实,行业的刚需性质没有发生改变,过去几年,在资本的催生下,行业创新轰轰烈烈,但也导致产生以IPO导向的速成模式。接下来,行业发展将会进入理性阶段,回归一个基本的价值立场,但“朝阳行业”还是那个“朝阳行业”,产业发展的机会仍然在不断涌现,泛亚电竞平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22年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十大趋势也愈渐明朗。
数字疗法发展趋势:“数据+算法+服务”模式将带来创新生态,基于数据+的产业角色需补充完善
领域预判,慢病、心理、肿瘤最受关注;此外,肿瘤领域相对特殊,其长周期管理需重点关注并发症的发展,因此基于全病程管理的数字疗法也是企业重点探索的方向。
智慧医院未来趋势:医院由“信息化”向“数智化”加速发展,底层数据逐渐完善
公立医院诊所的数字化探索,多由三甲医院领头,案例相对成熟后,再向下级机构延伸。医院诊所的数字化探索方向较多,其中,电子病历与互联互通有明确评级指标且与医疗机构自身评级息息相关,因此最为成熟;同时,笔者认为,基于临床的辅助决策以及管理的运营决策,均需要电子病历与互联互通的支撑泛亚电竞平台。
试点先行,以公立医疗为主,泛亚电竞平台加速补充康复医疗资源;社会资本介入补充高端需求
政策引导,康复医院资源将加速补充。公立资源是三级康复医疗体系的主力军。伴随着康复科建立与医院转型,体系将逐步完善。
民营医疗发挥协同作用,也将集中布局在疾病康复领域;但不同于公立医疗机构,民营机构难以真正加入三级体系,在基础康复领域缺乏竞争力,而将集中补充高端康复需求。
康复器械需求扩增,企业将通过持续创新提高竞争力。其中,康复机器人发展有望加速
伴随着各地区康复医疗机构的补充,中游对于器械、药品等需求增加。笔者认为,未来康复机器人的创新发展将尤为迅速。一方面,其技术正从被动式康复向主动式加速探索。另一方面,市场对产品逐步认可,政府招标数量持续提升,部分地区也将康复机器人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而市场的投资热情也较为高涨。
DRG/DIP 支付方式将进一步发展,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能力,管控医疗成本,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顶层设计下,DRG/DIP支付模式将在更多城市试点推行——2021年11月国家发布《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意味着按下了改革的快速键。
DRG支付模式建立了一种“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要求医院控制成本,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要求支付方在付费方案制定上要考虑病历分组结构及相应权重,服务提供方在进行成本测算时也要更加精细化,将病历分组结构及权重纳入进去,倒逼医院控制医疗成本,提升治疗效率,提供合理的诊疗服务。
医疗企业之间合作将更加密切,通过丰富各自平台的医疗能力,更好地对患者进行全病程管理
信息化的核心是医生和机构,诊疗行为产生的数据均发生在医生把控下的医疗机构内。而数字化将转变为以患者为核心,向患者的健康、诊疗、用药等信息来源也将扩展,从院内到院外、从线下到线上、多种数据采集监测路径等,大健康产业正逐渐完善“医-患-药-险”的闭环。
在患者全病程管理上,医疗企业将更加注重线上与线下的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满足患者的需求
基于远程居家场景进行探索。家庭端,客户端包括患者端和医生端,患者端运行于手机微信小程序,医生端运行于PC。泛亚电竞平台医生端依据患者端传递的数据,对患者回访,进行医患之间的交流。
2021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中药创新药上市数量已达到11款,为近五年来批准中药新药上市最多的一年,主要覆盖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道及代谢、以及抗肿瘤药和免疫机制调节用药等领域。
2021年,国家颁布了多项利好中医药服务行业政策,明确中医医疗机构可暂不实行DRG付费方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对中医药行业“放任”发展,尤其是要求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实现全国统一,奠定未来中医药及服务合理支付的基础。
气候危机造成了全球最大的医疗卫生健康危机,医疗部门碳排放量占据全球总碳排放量的4.4%。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推动医疗系统碳达峰、碳中和,是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短期以试点项目为主,中长期推进全院系统性碳减排:当前医疗机构对碳减排的重视程度仍较低、行业缺少系统性碳减排解决方案,短期内医疗机构碳减排仍以试点项目为主,随着中国碳减排技术的持续发展、“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医疗机构将从试点项目转向全院系统性碳减排。
基因测序是精准医疗在预防诊断环节的底层基础,持续的降本增效夯实了精准医疗的发展。手术机器人具有创伤更小、操作更灵活、精度与稳定性更高、学习周期短,辐射更低等优势,受到全球大量医生的青睐。对于神经外科等特殊科室而言,手术机器人更是以刚需状态呈现。
基因测序用于早筛早诊拥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与传统诊断相比,肿瘤基因诊断基于分子生物标记物,有较高分辨率、较多的观测时间窗口,在复发转移监测方面也更加便捷。
从2019年,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成为中国第一个在美国上市的创新药后,目前,已有十多款创新药在 FDA 提交NDA/BLA,大部分企业倾向于选择在海外先占据小适应症市场。可以预见,2022年,将会有更多国产创新药走向全球。
耗材领域:国产医疗器械出口正在从低值耗材、医疗设备到高值耗材转变。目前,低值耗材已率先完成产业国际化,如出口医用敷料、手套等。
医疗设备领域:新冠疫情也带动了医疗设备出口,从最早的呼吸机到后来的CT、MRI 等。
IVD领域:2021年年末,由于奥密克戎蔓延,新冠检测试剂销量有望增长。
新冠疫情刺激非免疫规划疫苗市场持续放量,国内疫苗产业链配套得到全方位提升
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多地“开花”,随着2022上半年迎来国内加 强针大规模的接种时段,新冠疫苗产能将继续释放,这必将带动企业新一轮的营收增长。
早筛企业产品集中进入上市前期,加速商业生态和市场拓展,有望迎来业绩爆发期
截至2021年9月,国内带有“癌症早筛”标签的企业约200家,多成立于2014~2018年,大多企业处在底层技术开发和前期研发阶段,走得快的企业则初步开启商业化。整体而言,随着进度较快的几种早筛产品已经陆续进入产品上市的准备阶段,预计未来3-5年将迎来业绩爆发期。
主动健康意识觉醒及消费能力提高助推消费医疗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促使民众健康意识提高。另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全国净增人口48万,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发生了逆转,中老年人主动追求和促进身体健康的意愿更强,老龄化下消费型医疗服务保持快速增长 。13万亿的大健康市场规模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沃土。消费医疗市场发展空间较为广阔。
我们认为目前较为显著的爆发机会聚焦于医美、口腔等医保免疫赛道。医美赛道在经过2021年的强监管之后,处于良性发展期,2022年医美市场预计持续回暖。口腔医疗服务兼容健康和美学概念,市场增速快、空间大。
医疗健康行业发展或许会经历些许转型阵痛,但是船头的大方向并没有发生改变,在需求、技术、政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业发展的机会仍然大量涌现:
从需求端来看,未来医疗将朝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导向发展;从技术端来看,数字医疗、手术机器人等新的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促使医疗走向精细化、数字化、个性化;从政策端来看,国家通过对支付端的大力改革也正在重塑产业格局,国家支付体系也会趋于完善和多样化;从市场的发展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走出国门。
未来把握住这些机会,从价值出发,以患者为中心的商业模式终将在未来获得回报!